名钓誉方面,有两个人特别能招惹林泰来。只要把两个人请到扬州,林泰来必定不请自到,而且会一直纠缠到底。”
蔡御史好奇的问道:“都是谁?”
钱师爷答道:“一个是天下文坛盟主王世贞,另一个就是正道真儒、学术大家顾宪成!
只要这两个人公开露面,又在路程之内,林泰来就一定会追随而来。”
蔡御史想了想后,开口道:“顾泾阳就算了,远在京师,请过来不容易。”
顾宪成好歹也是他们清流的骨干人物兼智囊,又是竖在江南的金字招牌,还是别坑自己人了。
钱师爷连忙接话说:“我也觉得王老盟主更合适,有三点原因。第一,王老盟主最近一年住在太仓州,只与扬州隔着一道江水而已。
第二,从时机上来说,两年前文坛大会无果而终后,就一直没有再召开文坛大会。
如今两年过去了,文坛也该开一次大会了,不然复古派声势就没了。
第三,听说最近这一年,王老盟主一直在埋头写作,没有公开露面。
这样下去,王弇州还怎么当文坛盟主?他肯定也需要一次亮相,除非他放弃复古派的霸业了。”
蔡御史不再犹豫,拍板说:“正值春暖花开最好时节,那就请王老盟主到扬州,召开文坛大会!
再告诉王老盟主,本院愿为文坛大会保驾护航,并且帮助募集所有资金!”
钱师爷连忙拍马说:“有了东翁这两项保证,何愁王老盟主不来!”
说到筹集资金,在扬州城那就必须找盐商,蔡御史又问道:“让谁出面募资合适?”
钱师爷说:“盐商里面,最近徽人汪庆声望最好,由他出面负责便可。”
这点道理人人都懂,肯定要找有声望的负责募资事务,不然别人怎么肯服气和捐献。
蔡御史也没有异议,对钱师爷指示道:“你去与汪庆说,先募集三千两供给文坛大会备用!
同时把园林名胜目录整理出来,等待文坛大会选择使用。”
思路终于确定,这是昨天的,今天继续!
(本章完)
------------
动作频频
议论到这里时,蔡御史心里稍微轻松了点,总算确定了一个办法,有个章程了。
按照那林泰来的习性,只要王老盟主来扬州开文坛大会,就一定能把喜欢虚荣的林泰来引过来。
然后让这文坛大会开上一个月,能拖林泰来多久是多久吧。
至于林泰来能不能捣乱成功,王老盟主会不会被打脸,复古派是不是被羞辱,蔡御史并不放在心上。
他的目的只是尽力拖住林泰来,尽量让林泰来在扬州多滞留一段时间而已。
想了想后,蔡御史又问道:“如果只有一个办法,还是有点单薄了,不太牢靠。
你们还有什么办法,可以一并用上,多多益善,效果更好。”
另一个师爷张先生说:“若东翁还想另求良谋,我倒是有一个想法。”
蔡御史对两个师爷都很信任,点头道:“张先生尽管说来!”
张师爷又开口道:“林泰来三番两次到扬州,堪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,显然渴望进入盐业。
从他的做法也能看出来,第一次到扬州,从郑家手里强租七千盐引,上次到扬州,从汪家手里强租五千盐引。
由此可见,林泰来对盐引是贪得无厌,极为渴望的。所以只要有盐引,不怕吸引不住林泰来。”
蔡御史点头称是,林泰来对盐引的吃相,简直如同恶虎抢食一样,说是生撕活咬也不为过。
也正因为如此,去年汪庆登高一呼,好多人才肯附和汪庆,形成一个松散的反林同盟,那都是被林泰来吓怕的。
然后又听到张师爷说:“东翁可以让盐运司放五千新引窝出去,招纳盐商认窝!
我就不信,林泰来还能对此不上心?只要把认窝程序拖延着,总能让林泰来在扬州滞留一两个月。”
蔡御史在心里盘算了一会儿,也点头道:“这个主意也不错,总体可行!”
“窝”在盐业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,意思就是资格凭证。那么所谓引窝,就是盐商购买盐引的资格凭证。
盐商从盐场买盐需要盐引,但是领取盐引又需要引窝。
简单地说,盐引是一次性的,每年用完就作废了。
而引窝是固定存在的“不动产”,每年都可以凭借引窝的窝数来领取相应数目的盐引,当然要先交钱。
五千引窝的意思就是窝数五千,可以据此每年领取五千盐引。
而且引窝是能够世袭的,就像田地一样,可以代代相传,又称为窝本。
所以说,林大官人强租来的一万两千盐引,其实严格来说应该是一万两千引窝或者窝本。
至于引窝怎么来的,当然是盐商花钱从盐运司买来的,这叫做认窝。
耽美小说